商報專稿|藝術給這個時代帶來了什麼?

2024-03-23

 來源:香港商報網 

藝術是什麼?

    人類文明發展至今,藝術起到了什麼作用?當我們看《蒙娜麗莎》時為何有人只看到了淺淺的微笑而有人卻淚流滿面?今天我們來淺談藝術的魅力。

    3月22日,廈門市舉辦了以「樂動,設計引領高品質生活」為主題的2024廈門國際設計藝術周。走進展館琳琅滿目的藝術作品鋪面而來,這裏匯集了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72位知名設計師、藝術家、獨立工作室的頂尖作品,其中不乏有SOM、BIG等國際著名設計公司的探索性傑作,也有原研哉、馬岩松、青山周平、董功、王輝、程向軍、劉曉輝等國內外知名設計師、藝術家的精彩創作。

    不得不說,這是多年在廈門參加過的藝術展中國際性、包容性最強的展。設置了藝術樂動、數字樂動、空間樂動、生活樂動四大主題,作品涉及繪畫、雕塑、裝置、建築、家具產品、數字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

    廈門國際設計藝術周總策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楊冬江教授介紹,此次展覽希望通過這些豐富的作品,讓觀眾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設計藝術的魅力和價值,感受到設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引發觀眾在生活當中的審美之思;也為設計師和藝術家以及美學愛好者們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平台,探索設計藝術在服務社會發展、構建創新型國家等重大社會命題中的作用。

    科技發展與人類命運的探索

    開展當天不少藝術家都在自己的展位上和大家交流,很幸運有藝術家帶着看作品,能更好的理解他們在創作時的思考。

    成立於1936年的美國SOM建築設計事務所是世界頂級設計事務所之一,這次他們帶來了「地外生活」的項目展示,該項目是對極端環境下人類活動和新生活方式的探索,也為太空的全球合作提供一個典範。該項目探索了月球上人類共存和資源利用的新策略,這同樣可以解決地球上的一些現存問題:比如氣候變化、人口增長、日益稀缺的資源等。SOM的設計概念圍繞人類對居住空間的舒適度和體驗感,他們的目標是創造一個舒適的長期居住環境。

    當與其設計合夥人 MICHAEL DUNCAN談及展會,他表示讃賞,覺得該展會不僅僅是作品和設計,同時也有人文和環境的探討,廈門在專注打造藝術之城,很具備國際視野。

    當MICHAEL DUNCAN講到人文和環境時,我不禁想,時代與藝術的關係。好的作品之所以能保留至今僅僅只是其藝術價值嗎?反觀每個流傳至今的藝術作品,包括《蒙娜麗莎》它所反映的是一個時代的突破,更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思潮。藝術,不僅是藝術風格和技巧,更是對時代的思考,對自我的審視。

    而今我們面臨着科技發展對人類命運的影響,人工智能也將是未來科技的關鍵驅動力之一,虛實結合的世界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問世,人類與人工智能的關係一直是難以打破的壁壘,科技進步與人類命運衝突嗎?

    這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長聘教授、新媒體演藝創新研究所所長王之綱帶來了一件以廢棄的芯片、內存等組合成的身體。聊天中,他談及科技推動人類文明,而藝術本身對人類是一種啓發,而人工智能拓展了人們的邊界,實現了跨界融合。人工智能解決多數的物質問題,能促使人類眼界更寬廣、包容性更強、世界會變得更有善意。人的價值是不能替代的,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應該考量倫理,具有人文的理性,共存共生的狀態。

    第三次工業革命已來? 我們如何營造更舒適的應用場景

    的確如此,而在這一次的「工業革命」中,中國能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常說脫離場景化的應用,大模型的發展或將毫無意義。而中國作為最大的場景國,如何構建一個舒適宜居的環境離不開新質生產力和審美創造力以及不可或缺的傳播力。

    來自日本的知名設計師,B.L.U.E.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始人青山周平也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技術越來越發展之後,我們在實體空間裏要做的雜事也將越來越少,沒事做的時候,人去哪裏?最終還是基於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互,還想去的地方一定是人與人之間能舒服的溝通,一個舒適的空間。而他感興趣的是未來的場景將會是建築領域裏值得探索的唯一的,也是新的功能。

    藝術,不可缺位。

    地球是一個大型空間,舒適的空間如何創造?文化和藝術不僅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更是驅動力。藝術作品可以激發我們的情感,同時也是從審美中審視自我的一個管道,作品所帶來的愉悅和滿足感,映射了社會環境的舒適度,同時賦予了人們更高的創造力和思考力,來實現人類更高視野、和對其他的善意及包容的文明進程。

    藝術,更應該反映一個時代的思潮,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力,而並非僅是資本構建的商業價值。

    在和Goodtakesonly的創始人和創意總監Michele Galeotto談話時,他對此表示很認同。他認為,藝術應該為社會服務,它應該去探討一些真實的社會問題,給人們更多的啓發,但是現在藝術很多走向了裝飾,是一件令人唏噓的事。在他看來,用作品讓更多的人反觀自己和世界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藝術作品源遠流長的關鍵在於其內在的品質和價值,在當下的時代,中國能做什麼?我們能做什麼?或許看完這個展,能從藝術作品中,重新激發自己對世界的審視和對自我的解構重組,深刻體驗藝術中的情感共鳴、對他人的關懷、以及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深刻理解。故而重新認識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展出時間於3月22日至4月6日,地點廈門市美術館。(記者 胡薇)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本站所有資源全部收集於互聯網,分享目的僅供大家學習與參考,如有版權或知識產權侵犯等,請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