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開放、更國際」-- 「西湖對話」深入探討傳承、新興、未來三大熱點話題

2023-11-17

11月13日,2023國際人才交流和項目合作大會的重點活動——“西湖對話”,在之江文化中心圖書館拉開序幕。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良諸博物院院長徐天進,劍橋科技園生命科學官David Chaplin等13名專家、學者上台對話,260位海內外專家、前沿行業企業代表、高校人才代表等參與,以《傳承、新興、未來——現代城市文明對話》爲題,探討城市文明的前行方向。

在首場對話傳承篇中,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特聘教授Paolo Vincenzo Genovese談起自己第壹次看到西湖的“難以忘懷”,那是壹幅渾然天成的山水畫。作爲壹個建築師,Paolo Vincenzo Genovese之所以被杭州這座城市深深吸引,就在于它古典與現實融爲壹體的獨特韻味。

良諸博物院院長徐天進認爲,文化遺産不僅要傳承好,更要共享好。“今天我專門帶來了壹本小書《良良的古城世界》,這是專門給視障兒童做的盲文版童書。去年,我們還給盲童做了壹個可觸摸的展覽,叫做‘文明之光的折射’。”徐天進的話,給對話現場添了幾分暖意,讓弱勢群體擁有觸摸文脈的機會,這才是文明之光更泛在的意義。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說“自1995年以來,我們培養了5萬名藝術工作者,其中相當壹部分人留在了杭州,在方方面面、點點滴滴中改變著城市的環境、生活和老百姓日常的品味。”

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資深撰稿人Michael Harrold認爲,“杭州的曆史、古詩、名人獨具魅力,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上得到展現,美麗杭州讓人印象深刻。現在的挑戰是杭州下壹步將如何發展,做好國際化傳播,從而在亞運之後繼續保持‘全球關注’。”

對話第二場《新興:産業文明脈動》話題

聚焦杭州的産業文明,來自各行各業的6位專家學者參與討論,爲杭州未來産業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城市轉型激蕩思想。

據美國麥肯錫咨詢公司數據,到2025年,合成生物學與生物制造的經濟價值將達千億美元。會上,曾安平也談到合成生物學將來的潛力不可限量,目前全球的相關布局已如火如荼,那麽中國的競爭優勢從何處來?曾安平的答案是,基礎研究。“從實驗室的原始創新的起點,再到概念驗證、工程化、産業化全過程,”曾安平說,這中間的每道環節都至關重要。

提到基礎研究,就離不開高校和實驗室。劍橋科技園生命科學官David Chaplin爲現場觀衆帶來劍橋科技園的故事——它位于英國東南部劍橋郡,是世界上公認的最重要的技術中心之壹。 “劍橋和杭州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高校雲集,同樣都在鼓勵人們走出校園,開始創辦企業。” David Chaplin特意提到,劍橋和杭州有著壹個共同之處,就是同樣重視科技創新,把具有創業家精神的人才源源不斷地留在這個城市裏,而這是最爲寶貴的財富。“我看好杭州,不但留下了人,還營造了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這樣會讓杭州變得越來越有競爭力,杭州也將成爲世界壹流國際化都市。”

第三場對話《未來:中國對話世界》環節,正是聚焦青年。

曾在耶魯教書多年、看過世界各地年輕人的西湖大學講席教授、副校長許田說,他眼裏的中國青年,就是“好學、努力的壹群人”。

聊天機器人程序ChatGPT橫空出世,引爆新壹輪AI發展浪潮,同樣也改變了大學傳播知識的路徑。“ChatGPT削弱了大學在傳播知識上的功能,”許田認爲,西湖大學嘗試新的培養模式,鼓勵青年們終身學習、培養創新能力,“比如西湖大學本科生采用‘壹人壹策’,每名學生都有博士生導師來制定個性化培養策略,希望他們能夠通過創新,爲人類文明作出貢獻。”

“我們的年輕人,必須准備好要如何成爲機器的夥伴,讓人類成爲主導者、機器依舊是配合者。”美國康奈爾大學前校長、上海紐約大學創校常務副校長Jeffrey S. Lehman同樣談到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他期待著的年輕人特質要有創新性、創造性,多文化的敏感性,同時具有批判精神。

人才對城市的發展和未來非常重要,特別是在促進跨文化交流和培育創新實踐方面。

盡管2023年的“西湖對話”已經結束,但它持久的影響和啓發仍然産生重大影響。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本站所有資源全部收集於互聯網,分享目的僅供大家學習與參考,如有版權或知識產權侵犯等,請給我們留言。